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《朱镕基答记者问》出版幕后:退休后保持低调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9年09月06日16:13  华龙网-重庆晚报
《朱镕基答记者问》出版幕后:退休后保持低调
《朱镕基答记者问》

  退休6年后,朱镕基以一本新书的出版回归公众视野,其意义已超过书籍本身,必将引发国人对其鲜明个性暨经济上的“朱镕基时代”的切身记忆与情感涟漪。此书以朱镕基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及演讲的记录为内容,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朱镕基著作。 

  《朱镕基答记者问》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,9月2日起在全国公开发行。该书根据音像资料、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,收录了朱镕基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、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。书中大部分内容在国内是首次公开发表。 

  新书的低调面目 

  该书的出版工作高效而谨慎。人民出版社相关人士称:“该书是重大选题,涉及国家领导人,政治性很强,我们是举全社之力操作。”该书的发行量业内预期或将达到100万册。 

  退休之后,朱镕基很快从公众视野中消失,刻意保持低调。 

  朱镕基退休后仅有的几次公开露面包括:2004年8月,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;2004年12月,北京凯宾斯基饭店,德国中小企业联盟授予他“欧洲中小企业奖”的仪式。 

  朱镕基拒绝回家乡长沙,拒绝阅读其堂兄为他写的传记,拒绝中华诗词协会邀请其担任名誉主席。朱镕基的清华同学撰写、未经朱镕基同意刻在湖南常德一面“诗墙”上的《槠基赞》也被悄悄拿下。 

  新书保持低调面目:目前所见,朱镕基没有为新书撰写文字,即使新书前言,也并非出自朱镕基手笔,而是编者所加。通过如此安排,似乎在出书的同时,维持了卸任后不公开发言的一贯自律。 

  海外出版焦点 

  目前大陆尚无公开出版的朱镕基传记。但与其他中共主要领导人一样,港台早有各种以朱为传主的纪实类著作流传。 

  仅名为《朱镕基传》的书籍就有台湾新新闻文化出版社版、台北时报文化出版社版、香港明报出版社版等多个版本。 

  1999年,朱镕基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后,成为海外出版界炙手可热的题材。与以往的政治人物八卦书籍不同的是,朱镕基被描述为颇为正面的智慧者,或是经济强人、管理者的形象。 

  这一年,香港出版的有关朱镕基的书籍包括镜报文化企业公司的《朱镕基——雄才伟略》、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的《朱镕基大战走私集团》、香港皇冠出版社的《朱镕基之逆境推销术》等。同年美国八方文化企业公司也出版了《朱镕基新政——中国改革的新模式》。香港新华彩印出版社出版《朱镕基金融风暴》。明镜出版社则出版了《朱镕基在1999》。 

  日本历年来也在不断出版描写朱镕基的书籍。包括1992年室井秀太郎所著《上海新世纪——朱镕基和浦东开发》、1993年常恺所著《江泽民和朱镕基——记者眼中的中国新领导人》等。 

  此外,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的美国人龙安志(Laurence J.Brahm)也曾写过以朱镕基为题的书籍:《朱镕基与现代中国的变革》。这本书并未在大陆出版,而是2002年在新加坡出版了英文版。 

  龙安志在书中赞美朱镕基“完全有资格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,尽管这个奖向来是颁发给学者,而不是实践者的,(因为)学者们没有办法做到的,他都做到了”。龙安志认为朱镕基在过去10年里,主导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就之大,足以和凯恩斯相提并论。 

  龙安志是朱镕基的崇拜者。2001年,龙安志的新书《中国的世纪》一书出版。朱镕基为其作序,并接见了他。 

  出版空白 

  朱镕基本人显然并不看重那些关于他的传记。《上海文汇读书周报》2004年文章《卸任总理朱镕基的淡泊生活》称,朱镕基说他自己从来“不看别人写他的传记,认为都是东拼西凑去卖钱的”。 

  朱镕基的堂兄朱天池也曾写了一本《朱镕基传》,2004年专程送到上海请朱镕基过目,结果连朱镕基的面都没见上。朱天池此后告诉大陆媒体,“暂时不想出版了”。 

  多种原因,使得内地至今没有出现专门记录和描写朱镕基的出版物。 

  最为大陆读者熟知的,则是2003年朱镕基卸任之时,《南方周末》用24个版,多达30篇文章,赞美了朱镕基的执政生涯。 

  这组报道规格之高,不论是在大陆商业化媒体对国家领导人的报道中,还是在该报的历史上,都是史无前例的。 

  这份报纸出版后迅速被抢购一空,显示了朱镕基在民众心中占有相当地位。但有消息人士称,朱镕基本人对此举并不欣赏。 

  保密的新书 

  清晰地描写朱镕基,面临如许困难,令其在公众心目中始终保持神秘。剩下的渠道,或许只剩下朱镕基自己出书了。 

  大陆领导人出书,早已不是孤立事件。在当代中国领导人中,朱镕基本人其实著述颇丰,但均为事务性、学术性著作,几乎从不涉及个人。 

  1980年代初期,朱镕基曾经主编(或专著)了一批经济管理书籍。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后,朱镕基的专著包括1999、2000、2002、2003年,每年3月5日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以及2001年3月5日的《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》。 

  《南方周末》2006年曾刊载文章称,虽然不写传记,但朱镕基对于任职期间一些重大决策的反思和回顾没有停止:2005年北京的一次清华老同学的聚会上,朱镕基流露出准备系统整理成书的想法。 

  人民出版社负责宣传的官员一度坚称毫不知晓此书的出版计划。匿名消息源称,该书原定8月中旬印刷,但因为运作的慎重,以及审查之需要,推迟为9月份面世。《凤凰周刊》 

  “我们要民主,我们也要法制” 

  朱镕基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记者伍德拉夫采访(1999年4月13日) 

  伍德拉夫:在你访问美国之前,你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,但脾气不好。我的第一个问题是,这次就世贸组织问题没有达成协议,你现在是不是想发脾气? 

  朱镕基:我在美国不但没有发脾气,而且还始终保持着笑脸。我不认为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会谈是不成功的。克林顿总统和我签署了一个联合声明,在声明中,美国明确表示坚决支持中国在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。我认为我们的工作现在处于最后阶段,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达成协议。 

  “当经济上更强大以后,中国能否容忍更多的不同政见?” 

  伍德拉夫:大家也都知道,美中在具体问题上会有分歧。这些具体问题之一当然是人权。总理先生,你认为当经济上更强大以后,中国能否容忍更多的不同政见? 

  朱镕基:就人权来说,常常是中美双方在有共同的概念的同时,在如何实施上有分歧,因为归根结底,各国的情况不同;而且我认为,中国正在不断地改善人权状况。但同时,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;并且,我们必须继续在这个方面改进。所以,我们愿意听取外国朋友的意见。我们必须看到,我们有着2000年传统观念的负担,这影响着我们人民的思想。而且,我们人民的教育水平是不能同美国相比的。 

  近来,中国全国人大修改了我们的宪法,增加了一项修正案,要依法治国。这表明中国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司法制度,建立一个法治的国家,但这不是容易办成的事情。我们缺少大量合格的人才。目前,我们非常缺乏法官和律师。你们美国有这么多律师,我们却很少。 

  “60年之后,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吗?” 

  伍德拉夫:提个关于贵国的问题。你希望中国发展成什么样子?你认为40年、50年、60年之后,中国会是什么样的国家?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吗?你看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会如何发展? 

  朱镕基:我认为,再过四五十年甚至60年以后,中国将会发展起来。但即便在那时,中国也不会超过美国,更不可能对美国构成什么威胁。中国只会成为美国的朋友,很可能是美国的大市场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继续下去,但我们仍将保持社会主义。我们的经济体制将继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因为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我们避免经济危机。当然,美国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,你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。 

  伍德拉夫:永远是社会主义? 

  朱镕基:永远是,但我说的社会主义带有中国特色。 

  伍德拉夫:中国对民主有什么害怕的吗? 

  朱镕基:我为民主奋斗了一辈子,因此,我觉得民主没有什么可怕的。我们要民主,我们也要法制,所以,在要求民主时不能违法。民主与法制应该同时发展。 

  摘自《朱镕基答记者问》

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

Powered By Google

更多关于 朱镕基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9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